2008年6月22日

印象主義之父畢沙羅展Camille Pissarro Exposition @故宮










上個星期日去歷史博物館看巴比松畫派畫家米勒Millet等畫展(法國奧塞美術館收藏), 今天去故宮博物館看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畫展(英國牛津大學美術館珍藏). 由於先去看米勒田園寫實派的畫展, 所以讓我較易了解畢沙羅對印象派承先啟後的緣由.

畢沙羅對印象派的影響極大, 其在1859年與1861年, 分別與莫內(Monet)及塞尚(Paul Cézanne)結識, 並於1863年開始在落選沙龍(Salon des Refuses)展出作品. 自此他始終堅決為印象派的組織、展出及提攜後進奉獻心力; 高更(Gauguin)、秀拉(Seurat)及希涅克(Signac)都經由他的引介而在印象派展覽中展出. 他本身也是唯一完整參加過八次印象派畫展的藝術家. 難怪塞尚(Cézanne)稱畢沙羅為第一位印象主義的藝術家, 有印象主義之父之稱. 因為他活的很久1830-1903, 所以其畫作貫穿巴比松畫派與印象畫派. 因此塞尚、高更、梵谷及馬諦斯都受過他的引導與影響.


學了攝影之後, 才知道光影的表現很重要, 也才知道構圖的重要性, 所以開始從畫中學習如何構圖. 例如1877年的「紅屋頂」, 畢沙羅的代表作品, 這幅畫的結構建立在三個重疊的畫面基礎上:下面的樹幹、灌木叢、以及牆壁發白的房屋, 然後是有煙囪的紅色屋頂, 最後是向天空延伸的山丘. 由於構圖很紮實, 加上顏色的厚重感, 產生光彩流動的感覺. 不過這次並沒有展出這幅畫, 因為這是奧塞美術館的收藏.


1897年, 「巴黎蒙馬特大道」Boulevard Montmartre . 喜歡這幅畫.

畢沙羅曾搬到英國為躲避普法戰爭, 德軍的入侵摧毀了畢沙羅上千件的作品. 畢沙羅晚年苦於眼疾, 因此放棄了始終堅持的戶外作畫方式. 因無法外出, 所以創作了一系列從窗戶向外描繪的巴黎街景, 在去逝前留下珍貴的畫作. 如上面「巴黎蒙馬特大道」這幅畫.


這次展覽的畫作中, Pissarro 1873年的靜物畫「粉牡丹」, 也是故宮的主打畫之一, 十分吸引我. 我想原因之一是, 西洋畫家好像很少畫牡丹, 另一原因在畢沙羅的作品裡, 很少有靜物畫, 據說可能是畢沙羅用來平衡專注描繪風景畫的心情. 作畫當時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, 畢沙羅以印象派筆觸, 將粉紅牡丹輕暖的色調與精緻的光影呈現出來. 還有就是, 剛好又是我愛的粉紅色耶!


另外一幅故宮主打畫之一, 就是這幅1888年的「厄哈格尼,我窗外的景緻」, 耗費畢沙羅三年的時間才完成, 因為受到秀拉的影響,畢沙羅在這幅畫中嘗試另一印象派點描畫法, 但是畢沙羅將小圓點的筆觸稍微拉長, 這種筆法, 成為梵谷日後的作品中那種像是「變形天空」的濫觴. 不過後來畢沙羅放棄點描畫法,因為他認為這種技巧無法適切傳達他心中的感受。

沒有留言: